走进网上投注app 遗产——红砖墙上的治水印记
在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东堤岸东街毓灵桥旁,一座不起眼的二层红砖建筑静立水边,斑驳的墙面上,“广州市郊区鹤洞涌口电排站”几个灰塑大字清晰可辨。它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宏伟的规模,却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默默抵御洪水、灌溉农田。
如今,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红砖砌筑的身影仍诉说着那个“人定胜天”的激情年代……
电排站历史照片 这座外观朴素的建筑,是建于1958年至1962年的鹤洞公社涌口电排站。它不仅是广州现存极少数完整保留的人民公社时期水利设施,更承载着新中国初期兴水利农的集体记忆,2011年被列为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成为珠江水利史的一页鲜活注脚。 而它所在的大冲口涌,也见证了从古代农业与手工业兴盛到近现代商贸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广州十三行商贸历史文化有着深厚渊源。 建筑兼具功能性与时代审美特色:地下抽水库通过三个混凝土拱门引纳河涌水流,二层设工作人员休息室,南角露台与西北阳台形成错落结构。这种"实用至上"的设计,见证了1950年代的建筑特色。 电排站内的立式轴流泵及其他设备 作为珠江后航道与大冲口涌的重要水利设施,它在半个多世纪里抵御了1969年VIOLA台风、1998年特大洪水、2008年的黑格比等自然灾害,更通过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支撑了冲口片区农业生产。 电排站的建立,说明了水利是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广大农民迫切所需之重要设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道路交通还未完善,水系交通、水利设施成为了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系的血管命脉,兴水利农、水通农通。 2009年停用后,电排站的保护价值日益凸显。2023年,广州市相关部门启动活化计划;2025年1月3日,电排站完成活化修缮,并对外开放。如今的电排站空间在保留建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从肌理到陈设,都保存了深厚的历史印记。通过对传统建筑的有效保护与焕新,同时结合功能创新与场景塑造,这座旧建筑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涌口电排站活化空间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展陈大冲口涌相关历史文献,大门口矗立着三台绿色的立式轴流泵机,还原了电排站当年机器轰鸣、运转排涝的历史,将这一记忆注入现代生活场景之中,彰显区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城市记忆的珍贵价值;二是提供新派休闲方式、展示滨水魅力,引入的咖啡业态以现代生活风尚为切入点,打造了一个供公众放松身心、尽享闲适时光的休憩空间。 修缮后的立式轴流泵机 这种设计理念巧妙地将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成为居民和游客体验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鹤洞公社涌口电排站是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水利遗迹,刻录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生产、治理网上投注app
的时代痕迹,见证着广州人不懈的奋斗历程。在新时代的画卷上,涌口电排站正以文化地标的新角色,继续守护着这片水乡的记忆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