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广州市召开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
8月1日,广州市召开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一起来了解。
8月1日,广州市召开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传达学习贯彻刘国中副总理在广东调研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要求和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听取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研判全市疫情形势,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市委书记郭永航主持并讲话。副市长赖志鸿、胡浩作工作部署。
郭永航强调,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锚定“防输入、防扩散、防外溢、控增量、清存量”目标任务,坚持群策群力、群防群控,采取超常规举措,更加科学、精准、快速、有效开展防控,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整体战、歼灭战,坚决用最短时间扑灭疫情。要全面加强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完善网格化精细管理措施,加大疫点及周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覆盖排查容易孳生环境问题的重点部位,加强常态化巡查整治,广泛动员家家户户清积水、清垃圾、清杂物、灭蚊虫,全面清理卫生盲区盲点,更加有效消除蚊媒孳生环境,从源头上防控蚊媒传染病。要全力防外溢防扩散,完善病例发现机制,严格落实留观住院人员防蚊隔离措施,对新发病例区域精准划定核心区、警戒区,结合实际适度扩大管控区域,对人流密集场所适当扩面筛查,加强学校、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重点场所传染病防控培训演练,强化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持续降低疫情风险。要全覆盖防蚊灭蚊,坚持网格联动、区域联动,疫情重点区域分级分区开展高强度专业灭蚊,其他区域做好常态化防蚊灭蚊,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因时因地因势调整蚊媒消杀措施,切实提高防灭蚊有效性。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扛起主体责任、属地责任,保持指挥体系高效顺畅运转,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疫情防控、管业务必须管疫情防控、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制度,增加下沉力量,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监督问效,加强人员力量和物资储备,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市委副书记陈向新,市领导杨飞、廉奕、孙太平、边立明、王焕清、杜新山、陈杰、刘炜、张锐,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和驻穗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
近日,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发布广东蚊子活跃度气象指数:预计8月1日—8月7日,广东大部分地区蚊子活跃,其中珠三角、粤东、粤西人口密集区蚊子非常活跃,粤北部分地区蚊子较为活跃。
了解蚊子活跃度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有一定的预警作用,除此以外,了解蚊媒密度变化趋势也十分重要。事实上,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早在2023年就已上线“蚊媒地图”,在“广州疾控i健康”微信公众号的下拉菜单进入查询。
蚊媒风险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呢?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两个专业术语的概念:布雷图指数(BI)以及诱蚊诱卵器指数(MOI)。
布雷图指数(BI)是通过检查室内外小型积水容器数量及伊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得出,指数越高,伊蚊密度越高,登革热传播风险越大,一般指数超5就有传播风险,超20存在爆发风险。
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是通过统计有效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阳性(含成蚊或蚊卵)容器比例,评估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小于5为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大于5有传播风险,大于10有爆发风险,大于20有区域流行风险,需要持续清除孳生地和杀灭成蚊。
而市疾控的“蚊媒地图”上,也清楚列出了蚊媒控制达标、低、中、高风险等四个登记所对应的BI及MOI的范围。
广州市蚊媒地图包括“全市总体情况”和“监测点情况”两个模块。居民可通过这个地图了解全市不同区域总体蚊媒密度水平;也可通过地图定位,精准查询其所在街镇以及周边区域蚊媒监测点的蚊媒密度情况,了解蚊媒密度变化趋势。
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可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