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节水减排为突破 广州成功培育国家重点行业“水效领跑者”和省级节水标杆企业
广州虽然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然而使用的却多为引调的“客水”,本地人均水资源量404m³,不到全省的1/3,全国的1/4。在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下。作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之间的平衡,成为城市发展必须答好的考题。
过去十年,广州市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1.4%的背景下,用水总量下降9.4%,工业用水量更是大幅削减92.3%,走出了一条经济与资源协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此期间,陆续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广东省水效领跑者城市”等称号,并全面完成所有行政区的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连续六年荣获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这一系列成绩,得益于广州始终将工业节水减排作为关键突破口,通过定额管理严控用水总量,逐步形成“以定额约束用水、以用水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政策筑基+精准管控:让定额管理有章可循、有数可依
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广东省用水定额》,出台《广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广州市定额/计划用水管理工作指引》等文件,以法规形式确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模式,将达到规模的工业用水大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形成“申报—核算—监管—考核”闭环管理。同时推进非居民智能水表(DN100以上)覆盖率达100%,并通过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为定额核算、年度评估提供高效数据支撑,实现从“人工核查”到“智慧管控”的转型。
动态评估+技术革新:让定额标准紧跟发展、倒逼升级
为避免定额标准“一成不变”,市网上投注app 部门每年度联合市工信等部门开展广州市工业节水核查工作,开展工业用水定额定期评估,掌握企业用水效率,针对本地产业特色,对化工、电子、食品饮料等重点行业深入调研,开展工业用水定额定期评估。
技术改造是定额达标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广州重点推动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等行业推广节水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再生水回用改造及废水“近零排放”改造,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含电厂)达96.35%。根据2024年市工信部门相关数据显示,通过抽查排名前十位行业可对标产品150种,对其单位产品用水量对标并统计超标产品数量。其中,32种产品达到领跑值,58种产品达到先进值,合计占达标产品总数的60%;60种产品达到通用值,占达标产品总数的40%,未发现单位产品用水量超标情况,达标率为100%。
其中,省级节水标杆企业——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厂区,率先引入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实现对工厂生活用水的100%回收利用,且不设对外排污口,建成国内汽车行业首座“废水零排放”环保工厂。该工厂单位轿车制造取水量降至1.85m³/辆,远低于省级定额领跑值,作为广州制造业的老牌代表品牌,不仅实现了显著的环境效益,也树立了绿色制造的良好企业形象。
贯标落地+领跑示范:“标杆引领、梯队跟进”的节水格局
广州以标杆示范带动行业提升,形成“标杆引领、梯队跟进”的节水格局。已有4家工业企业入选国家重点行业“水效领跑者”名单 ;13家企业创建成为省级节水标杆企业;1家园区入选省级节水标杆园区。
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更形成“头雁效应”。雪花啤酒(广州)有限公司作为2024年广州唯一国家水效领跑企业,单位产品用水量降至3.12m³/千升,远低于省定额领跑值,成为行业标杆。在面向高耗水行业的专题培训中,依托标杆企业通过技术沙龙、现场观摩等形式分享经验,推动多家企业制定节水改造方案,在工业领域形成“比学赶超”的节水共识,进一步放大定额管理的实践成效。
此外,由于积极推动再生水多元化利用,2024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38.6%,其中用于工业生产的再生水量超4000万m³。2023年黄埔区成功入选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优秀试点城市,建成协鑫蓝天、鞍钢联众(广州)等、恒运东区天然气热电有限公司等一批示范工程,最高日供应量达2.5万m³/天,大幅减少企业自来水取用量,降低用水成本。